社会物流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路在何方
作者:/www.san020.net 上传时间:2017/7/7 浏览次数:
从中国医药物流发展进程来看,企业物流的发展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物流占据的份额少之又少。面对中国医药物流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的现状,除了企业物流的开放,更需要社会物流在第三方医药物流开拓进取。
2015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16613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对批发企业销售额为6936亿元,占销售总额的41.8%;对终端销售额为9677亿元,占销售总额的58.2%;其中对医疗机构销售额为6907亿元,占终端销售额的71.4%,对零售终端和居民零售销售额为2770亿元,占终端销售额的28.6%(以上摘自商务部《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根据最新统计,2016年3大终端,6大市场药品销售,中国药品终端市场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8.3%,达到14975亿元(如下图所示),同比2015年增速明显放缓。
1、中国医药物流现状与规模几何?
虽然中国医药物流集中度有所提高、流通环节有所减少、但总体来看由于医院终端不允许跨区域配送及异地设库(已经开始逐步放开)、医药流通各环节订货习惯、医药流通企业传统管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流通环节还是较多,渠道库存透明度不够,渠道库存一直居高不下。企业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网络化一体化运营程度低、规模小、效率低、成本高。
以2015年数据为依据,根据不同业态行业区间费率估算(如下表所示),目前中国医药物流总体费用预估在90~200亿元之间(应该在150亿左右,这个数据不包括广大常慢病患者去医院取药的相关物流费用),其中:仓储费用在30~50亿元之间,运输费用在90~130亿元之间。根据行业对标,单件物流成本达10~20元/箱。
现代医药物流网络及运营体系建设进一步合理与完善,2015年直报企业共拥有958个物流中心,仓库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其中常温库占32.5%,阴凉库占64.3%,冷库占3.2%;托盘数量超过500万个,物流设备完好率达到99%以上;拥有专业运输车辆15363辆,其中冷藏车占11.9%,特殊药品专用车占8.8%。(以上摘自商务部《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2、社会物流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现状如何?
社会物流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有如下几种模式:
首先是单纯承接医药生产流通企业的运输配送模式:社会物流开展医药物流运输业务,无需单独申请GSP证照,由于医药流通企业在干线、支线及边远山区的运输配送能力较弱,所以大多数医药流通会将自身能力较弱的运输配送业务外包给社会物流(如:中邮、荣庆、顺丰、华人等),规模应该超过医药流通总体运输费用的30%,该模式是目前社会物流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的主要模式;
还有就是承接医药生产厂家存储配送模式:伴随着二类疫苗一票制的推进,目前有些社会物流企业开始承接从厂家到CDC的存储配送业务,但开展此业务社会物流需要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及GSP证(在2016年国务院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批准之前还需要第三方物流资质批复),因此资质门槛要求高,目前社会物流只有顺丰、中邮等通过收购或者自建药品经营企业获得相关资质后开展,2017年顺丰和赛诺菲合作算是一个经典案例;
另外一种模式为通过设立药品经营企业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中邮在福建、宁夏通过设立药品经营企业直接开展医药经销业务(目前社会物流开展此种模式的几乎没有),而且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利用资源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
此外还存在承接医药经营企业B2C配送模式:大多数医药B2C电商的配送都是快递企业,严格意义上讲需要有资质的医药物流企业配送(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在打擦边球),顺丰、京东还开展药店送药到家的业务。
简而言之,目前社会物流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总体规模其实不小,但基本还没有进入医药物流的核心地带,虽然顺丰、中邮、京东等做了大量的尝试与创新,也未对目前医药经营企业产生实质性的威胁,毕竟医药物流的资质门槛较高、专业要求高、前期投入高、见效时间长。不过从长期来看,由于第三方医药物流相对其它行业物流来说利润率相对较高、规模较大,社会物流企业涌向第三方医药已成为必然趋势。
3、社会物流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机会何在?
伴随着“一票制”、“两票制”、常慢病分级诊疗、处方外流等医疗医药改革政策的推进,医药经营企业对社会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日益加剧,主要来自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各级医院以及医疗企业经营企业等。
对于医药生产企业而言,其面对的下游经销企业将越来越多,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国际企业,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需要有全国物流网络运营能力的物流企业为其做全国物流网络一体化配送服务(如疫苗的全国存储配送),对于大中型生产企业还可能需要物流企业为其提供多仓联动服务(包括存储),对于国际企业可能需要物流企业为其提供进口相关业务服务及贴标、换包等流通加工服务。
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则分为如下几个类型。第一,对于全国型大企业及区域龙头企业,一般在地市级以上的物流网络较为完善,但在县级及其以下网络覆盖及服务能力较差,需要具有县级及其以下终端网络能力强的社会物流企业作为其能力的补充。另一方面,在NDC、RDC及FDC之间的干线运输也是社会物流的重要机会;第二,对于区域中小型企业,要么继续扩大规模,做强做大,要么转型,其中转型的一个方向就是成为区域纯医药物流服务商,社会物流可以通过包括资本运作在内的各种方式与这些企业进行合作。另一方面,社会物流可以通过提供共同配送、集中存储等物流服务,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让其更加关注于业务,提高其业务核心竞争力,帮助其扩大业务规模;第三,对于零售企业及B2C电商平台,随着分级诊疗、处方外流的推进,送药及健康服务到家将是一个广泛的需求、规模巨大(以糖尿病8000万患者到医院取药的相关车费、时间成本(按每次10元估算,平均每人每月到医院取药1.5次)估算约为144亿,实际整个医药B2C的物流市场规模还要远大于这个数字,但这块往往由于患者自行取药被业内低估和忽视),对社会物流而言在这方面物流配送服务能力上比医药流通物流企业要强很多,有一定的差异性竞争优势,但需要加快专业能力建设。对社会物流而言在这方面物流配送服务能力上比医药流通物流企业要强很多,但需要加快专业能力建设。
对于各级医院而言,逐步会缩小甚至取消中心药库、门诊药房,对于剩下的药房可能会外包给药品经营企业或者社会物流企业。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医药企业,行业散、小、差,极其不规范,需要具有很强医疗器械专业物流能力的企业进行行业物流整合。
4、社会物流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方向何在?
通过上述需求的分析,结合目前实际现状,社会物流企业要更好地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主要方向:为大中型国内外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多仓仓配一体化物流服务;为小型国内医药生产企业提供整合存储与深度覆盖运输服务;为区域内中小医药流通企业提供共同存储及配送(到医院)服务;为一票制下的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全国多仓仓配一体化物流服务;随着对运输温控要求的提高,提高多层级控温运输(冷藏、冷冻、控温、阴凉等)服务,包括干线运输及同城配送;为医药分销、纯销、零售、B2C电商、医院提供2C到个人的送药及送其它健康产品服务;为医药分销、纯销、零售、B2C电商、医院(SPD)提供仓储、配送的外包(含人力外包)物流服务与管理;以及为散、小、差的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与管理。
5、社会物流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如何突破?
由于第三方医药物流资质门槛较高、专业要求高、前期投入高、见效时间长,因此社会物流企业要想在第三方医药物流取得突破,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需要充分分析行业机会点和风险点,结合自身的优劣势,根据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方向,找准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的定位,努力做到与竞争对手进行差异化竞争(不要试图取代或者消灭目前的医药经营企业物流,要用社会物流网络资源丰富、相应速度快、用人用工方式灵活、成本低、服务方式多样等优势进行差异化运作),精心谋划、稳步推进,更要有一定战略定力(要明白第三方医药物流从投入到见效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往往坚持就是胜利;
其次医药物流的专业性相对较高,需要加强企业医药物流专业人才、团队和能力建设,提专业、练内力、强机体;
此外还需要加强满足医药行业法律法规(如GSP、GMP等)的相关软硬件建设,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只有高于现有医药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才有更强的竞争力,才有更好的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与手段;
最后需要熟悉医药工业、商业、医疗机构的思维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了解行业文化,这样才能用相同语言、思维、文化沟通与交流,最后才能走到一起。
从现实情况及未来趋势来看,社会物流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