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引育,“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
作者:常州到广州物流托运 上传时间:2024/1/16 浏览次数:
走进位于天津市宁河区的英利能源发展(天津)有限公司5GW高效组件智能制造基地,一个个机械臂正在忙碌而有序地工作。旧订单赶制完成之后,新一年的订单生产正式开启。
2021年,这家总部位于河北省的公司布局天津,正是看中了天津新能源产业链条的完备,以及邻近港口、交通便利的优势。近年来,公司专注光伏智能制造,产品广泛用于发电、输电、供配电业务以及建设工程等领域。
“天津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让我们尝到了甜头,2023年,我们的产量比去年增长了47%。”英利能源发展(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帅说,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将乘势而上,推进产业绿色升级。
数据显示,2023年,天津集中签约制造业项目92个,总投资1171.5亿元。重点产业链吸引着优质企业的到来,已在“链”上的企业也在寻求新的突破。
步入位于天津市津南区的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生产线上不见扎堆忙碌的工人们,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自动化的场景。零部件沿着头顶的全自动物流运输系统,被有序传送至所需工序;先进设备与极少量人工协同作业下,几秒钟一台洗衣机即可完成下线。
“通过智能化、自动化升级以及信息互联技术的应用,整个前工序车间基本实现了无人化生产,只需几名技术工人监测和维护设备运行。”天津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信息化部部长陈勇说。
车间中央,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智慧“云图”将各个生产环节紧密联结在一起。下线数量、产品质量……各项数据指标一目了然,不仅能辅助员工进行技术决策,还能帮助上下游科学安排生产。
“有了人工智能赋能,洗衣机生产效率翻了一番。”该公司总经理郝兴军说,工厂还在通过数字化应用的持续升级,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链”上企业自身不断升级的同时,也在赋能其他企业实现共赢。
走进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的卓朗科技园,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将大楼布置一新,迎接2024年的到来。十余年前,京津冀地区不少制造业企业都急需利用工业软件与数字化平台来提升生产质效、进行产业升级,但国外工业软件售价高、采购难。为填补这一空白,企业下定决心由此起步,将目光投向产业急需但门槛较高的工业软件领域。
如今,这家公司已发展为专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能否依靠数字科技向高效率、科学化转型是不少传统企业聚焦的关键。”该公司董事长张坤宇说。
一组数据显示着这家公司过去几年的发展成效——帮助40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建立了数采平台、AI平台和数字孪生平台,助力企业提升效率15%到30%;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帮助230多家铸造企业自动计算配料添加、减少合金消耗,使企业成本降低7%到22%……
诸多在“链”企业的发展突破彰显着天津产业链向高端迈进的良好势头。天津市工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天津在“链”规上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9.8%,航空航天、集成电路、车联网产业链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9.7%、18.5%、17.2%,形成有力示范带动。
在重点产业链的“引力”下,2023年,空客A320第二条生产线、恒河碳五碳九、大船集团天津船舶制造基地项目、诺和诺德扩建等总投资974亿元的75个重点项目在天津签约落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累计培育253个。
“天津着力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推动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加速构建成龙配套、成链成群的产业生态,为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供强有力支撑。”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说。